2022年凉山西昌学院考核招聘60名博士人才公告
西昌学院位于美丽温润的四川省西昌市,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为了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整体水平,学校现公开考核招聘博士人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及范围 面向全国招聘2022年7月31日前取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归国留学人员须持有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学位。原则上年龄要求为197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称、有博士后研究经历、有丰富实践经验或行业背景、属学校紧缺专业的博士,年龄可适当放宽。 二、招聘岗位、专业 本次招聘名额为60名,其中事业编制内聘用50名,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方式事业编制外聘用10名。具体岗位、专业见《西昌学院2022年考核招聘博士需求一览表》(附件1)。 三、引进待遇 (一)事业编制内引进待遇 除享受国家和四川省有关政策规定的基本工资、绩效、福利等待遇外,同时享受以下待遇: 1、引进费:根据其学术成果和科研综合能力等情况,入编后一次性发放安家费20-35万+地方安家补助30万元(根据州市政策发放)+教学科研考核奖 20万元。特别优秀的可“一事一议”。 2、科研启动费: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类专业 15万元,理工科类专业 20万元; 3、稳定高层次人才奖:3万元/年; 4、住房或租房补贴:根据其学术及科研成果可享受周转房一套(间),2年免租;如自主租房,发放租房补贴2.4万元; 5、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但未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试用期考核合格后,服务期内前三年享受所在单位七级副教授岗位的绩效工资。 (二)事业编制外引进待遇 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其待遇“一事一议”。 四、报名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 2022 年 7月 31 日。 2、报名方式: 应聘者填写《西昌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申请表.docx》(附件二),如需解决配偶工作请填写《西昌学院高层次人才配偶入职申请表.docx》(附件三),并将①报名表和申请表、②本科阶段学历和学位证书、硕士研究生阶段学历和学位证书、③博士研究生阶段学历和学位证书、④学历学位在线认证报告、⑤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国外留学、访学生)、⑥学术成果、⑦教学科研荣誉证书等材料扫描后按照序号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人事处招聘邮箱(xcxyrsc@126.com,邮件标题注明:本人姓名+学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原件待确定考核时由应聘者本人携带至学校进行查验核实。 五、资格审查 1、资格初审:应聘者通过邮箱提交报名材料后,由人事处及专业相关的二级学院进行资格初审。 2、参加现场资格初审者报销来回差旅费及住宿费用,具体报销标准参照西昌学院计财处职工报账标准执行。 3、资格复审:资格初审合格者,按人事处通知时间、地点进行资格复审,资格复审应现场提交以下材料各一份: (1)《西昌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报名表》(附件2); (2)《西昌学院高层次人才配偶引进申请表》(附件3); (3)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正反面); (4)学历学位证原件、学术成果原件、教学科研荣誉证书原件、学历学位在线认证报告、职称证书等。 (5)2022届毕业生参加资格复审时,若尚未取得学位证、毕业证的,需提供学生证原件、复印件及培养单位研究生院或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开具的就读情况证明原件。其最终是否符合应聘岗位学位、学历资格条件,以本人毕业时取得的有效学位证及毕业证所载学历和学位为准; (6)在国(境)外取得学历学位的应聘者需提供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在线认证报告等; (7)其他材料(如职称证书、获奖证书、科研成果证明材料原件等)。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联系人:黄老师:18381993339;金老师:18215756716;邮箱:xcxyrsc@126.com办公室:0834-2580416;0834-2508116 2、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学府路1号西昌学院人事处,邮编:615013 附件一 西昌学院2022年考核招聘博士需求一览表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引进博士二级学院教育学(体育学)、医学体育学院工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经济学、理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管理学院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工学(力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理学院理学(地理学、地质学)、工学(力学、冶金工程、建筑学、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工程**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外国语学院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文化传媒学院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科学技术史)、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学院哲学、法学、历史学、军事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工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农学(畜牧学、兽医学、水产、草学)、兽医**动物科学学院艺术学艺术学院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师教育学院理学(系统科学)、工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信息技术学院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工学(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生物工程)、农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林学)农业科学学院法学(社会学、民族学)、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化学院法学(民族学)、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工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
来源:https://www.xcc.edu.cn/xyrsc/413068/413071/629173/index.html